三地青少年玩转“精彩一夏”港美股配资
青少年在“运动一夏”展区,体验古代“保龄球”——木射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学生表演原创粤语童谣《少年强则国强》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穗团宣)9月14日,“活力广州 精彩一夏”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青少年交流周活动在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南沙区少年宫)启动。活动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团市委、市科协、市少工委等单位联合主办,市少年宫、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南沙区教育局、团南沙区委、南沙区少年宫、市青基会等单位联合承办。
超10万青少年600余场暑期实践
当天,南沙区少年宫海星剧场舞台,成了一扇展示湾区青少年风采的窗口: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为全运会精心打造了原创粤语童谣《少年强则国强》,以粤语为纽带,传递着穗港澳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情怀;荔湾区青少年宫带来了经典粤剧折子戏《廉锦枫——刺蚌》,以岭南文化瑰宝唤起三地共同的文化记忆;白云区素质教育管理中心带来的《万里荣光十五运》承载着中华儿女的体育梦想,将全运会的激情与活力唱响湾区;广州市南武中学陈钰果同学以棋为媒,在《玩转十五运——小棋盘,大梦想》中于方寸棋盘间描绘出湾区少年“以梦为马”、奔赴新体验的宏大构想;当压轴的舞蹈《少年有志》音乐响起,来自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的青少年们以充满力量的舞姿跃上舞台,乘着AI智能时代的东风,插上科技的翅膀,生动诠释了“湾区少年,逐梦前行”的蓬勃朝气。
团市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暑期期间,团市委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优势,整合全市12个青少年宫、423个少先队校外基地、77个志愿驿站等各类阵地资源,分阶段、分批次推出600余场暑期实践活动,吸引10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实现“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全域覆盖”:为促进穗港澳三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体嘉年华系列活动,1000名穗港澳青少年汇聚广州共迎全运会;开展首届穗港澳青少年粤剧文化夏令营,130名来自穗港澳三地及海外的华裔青少年齐聚广州,以粤剧为切口深度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个一夏”主题展演精彩纷呈
“四个一夏”主题展演区由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越秀区少工委、海珠区少工委、荔湾区少工委、白云区少工委等单位联合策划。
在“科普一夏”主题区,现场俨然成为一片未来科技的海洋,气氛热烈。从锻炼编程逻辑的ATC编程机器人,到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的PP9实物编程机器人,再到展现高超AI算力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一系列机器人互动项目让青少年大开眼界;青少年在电子投篮机器人、无人机足球前排起长队,感受科技与运动结合的乐趣;在电路创新制作展台,孩子们亲手焊接电路、组装“太空探测器”和“智能寻轨器”,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创造快感。
“非遗一夏”体验区则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广绣和粤剧摊位,传统文化导师们的精湛技艺引来阵阵赞叹,有的青少年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次拿起绣花针,有的青少年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粤剧身段;在越秀区朝天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摊位,青少年在动手制作特色雪梨百合饮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汗水与欢笑交织在“运动一夏”的赛场上。该区域将传统体育与现代趣味运动完美融合,无论是古代的蹴鞠、投壶,还是现代的超级足球、趣味保龄球,都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青少年在射箭、迷你高尔夫等项目中挑战自我,在团队竞技中收获友谊,充分展现了体育运动的无限活力。
“志愿一夏”展区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体验,集中展示了广州青少年的志愿服务风采。这个暑期,“志愿一夏”服务行动围绕绿美广州、志愿文化传播等领域,打造10个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开展“齐迎十五运”“绿循环,旧有益”等志愿服务活动超100场,依托“广州志愿时”中学生志愿服务专区,为全市青少年提供超过5000个志愿服务实践岗位,累计上岗青少年志愿者4万余人。现场,身穿红马甲的红领巾小讲解员们用稚嫩而真诚的话语向参观者介绍各项志愿服务项目,分享他们的心得与感悟。他们的热情与奉献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有效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组建“全运志愿小记者”团
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流周活动共设置了26个体验活动摊位,青少年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摊位游戏获得交流周专属纪念章,在增强活动体验感的同时,提高青少年们的获得感。
记者了解到,团市委将持续开展“活力广州 精彩一夏”穗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前沿、传承传统文化、践行志愿精神、增强身体素质。并围绕即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的全运会,组建“全运志愿小记者”团,以青少年独特视角挖掘志愿服务亮点。
富华优配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